我们正逐步了解聊天机器人如何影响人类心理,但仍有大量未知领域。Sarah Rogers/MITTR与Getty合作制作的图文显示,OpenAI透露每周有超过4亿人使用ChatGPT。但与之互动会如何改变我们?它会加剧还是缓解孤独感?这些问题正是OpenAI与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合作开展两项新研究的核心。
研究发现,仅有少数用户与ChatGPT产生情感联结。未参与该项目的伦敦国王学院人工智能与社会学教授Kate Devlin表示,这并不意外:“ChatGPT被定位为效率工具,而非Replika或Character.AI这类AI伴侣应用。但人们显然在将其当作陪伴工具使用。”事实上,以这种方式使用ChatGPT的用户往往与之长时间互动,部分人日均使用达半小时。Devlin评价道:“研究者对研究局限性非常坦诚,但能获取如此量级的数据令人振奋。”
性别差异与身份实验
研究揭示男女用户对ChatGPT的反应存在微妙差异。在使用四周后,女性参与者比男性更少参与线下社交。更引人注目的是,当用户选择与自身性别不同的语音模式交互时,实验结束时孤独感显著升高,且对聊天机器人的情感依赖更强。OpenAI计划将两项研究提交至同行评审期刊。
研究方法的挑战与突破
由大型语言模型驱动的聊天机器人仍是新兴技术,其情感影响研究难度极高。现有研究(包括OpenAI与MIT的新成果)多依赖用户自述数据,可能存在偏差。不过,最新发现与科学家此前认知形成呼应——例如2023年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发现,聊天机器人会镜像用户情绪,形成“快乐者得更快乐,悲伤者得更悲伤”的反馈循环。
双管齐下的研究设计
OpenAI与MIT媒体实验室采用复合方法:首先分析近4000万次真实用户与ChatGPT的交互数据,随后对其中4076名用户进行情感体验调查。第二阶段招募近千人参与为期四周的深度试验,要求参与者每日至少与ChatGPT互动五分钟。实验结束时,通过问卷测量参与者的孤独感、社交参与度及对AI的感知。
未解之谜与未来方向
尽管研究取得进展,核心问题仍未解决:与AI建立情感联系是否削弱人际纽带?或为缺乏现实社交者提供心理缓冲?OpenAI团队坦言,现有数据尚无法给出明确答案。随着聊天机器人日益渗透生活,理解其社会心理影响已成为紧迫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