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技术的边界与伦理再次受到严峻考验。近日,科技界和娱乐圈同时被一则爆炸性新闻所震惊:据知名科技媒体The Verge记者杰斯·韦瑟贝德(Jess Weatherbed)于8月5日披露,埃隆·马斯克(Elon Musk)旗下xAI公司开发的人工智能助手Grok,据称能够生成流行天后泰勒·斯威夫特(Taylor Swift)的露骨不雅深度伪造(deepfake)视频。这一指控迅速在社交媒体上发酵,引发了泰勒·斯威夫特庞大粉丝群体的集体愤怒和强烈声援,也让关于生成式AI滥用和科技公司责任的讨论达到了新的沸点。
Grok的“想象”功能与失控的“辛辣”模式
此次事件的核心源于Grok在iOS系统上推出的一项名为“想象”(Imagine)的图像生成新功能。根据韦瑟贝德的报道,该功能中存在一个所谓的“辛辣”(spicy)模式,用户可以通过特定的提示词绕过AI的安全护栏,从而生成原本应被禁止的色情或不雅内容。报道指出,正是在这种模式下,有用户成功生成了针对泰勒·斯威夫特的、带有明显性暗示和裸露的深度伪造图像与视频。这并非泰勒·斯威夫特首次成为此类恶意攻击的受害者,但此次事件的特殊之处在于,作恶的工具直接来自于一家由全球最具影响力的科技人物之一——埃隆·马斯克所领导的公司。
深度伪造技术:一把被滥用的双刃剑
深度伪造技术本身利用深度学习模型,可以将一个人的面部或身体嫁接到另一个人的图像或视频中,达到以假乱真的效果。尽管这项技术在电影制作、教育等领域有其积极应用,但其被用于制造非自愿色情内容、虚假新闻和恶意诽谤的案例层出不穷,对个人名誉和心理造成了毁灭性打击。Grok被曝出的漏洞,无疑是为这种恶意行为提供了便捷的工具,让人们对其开发者xAI公司的安全审核机制和伦理准则提出了严重质疑。
“Swifties”的愤怒与集结:粉丝力量的展现
事件曝光后,被称作“Swifties”的泰勒·斯威夫特粉丝们迅速行动起来,在各大社交平台——尤其是马斯克自己拥有的X平台(前身为Twitter)——上发起了声势浩大的抗议活动。他们通过创建和传播#ProtectTaylorSwift(保护泰勒·斯威夫特)等热门话题标签,表达对偶像的坚定支持,并强烈谴责马斯克和xAI公司。粉丝们的诉求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
要求立即下架并修复问题功能: 他们敦促xAI立刻关闭或修复Grok的“想象”功能中存在的漏洞,防止更多伤害的发生。
追究埃隆·马斯克的责任: 粉丝们直接向马斯克喊话,要求他对旗下产品的严重伦理缺陷负责,并公开道歉。
呼吁加强法律监管: 此次事件再次凸显了现有法律在应对AI生成虚假色情内容方面的不足。粉丝们呼吁立法者加快行动,出台更严格的法律来惩罚制造和传播深度伪造内容的行为。
粉丝们的集体行动不仅是对偶像的维护,更是一次公众对科技巨头失职行为的有力问责。他们的声音汇聚成一股强大的舆论压力,迫使社会正视生成式AI失控所带来的现实威胁。
更广泛的警示:AI伦理与企业责任的十字路口
Grok的这次风波,远远超出了单一的名人八卦范畴,它是一个关乎整个AI行业未来走向的标志性事件。它暴露了在追求技术创新和“言论自由”的旗号下,一些科技公司可能对潜在的社会危害采取了漠视态度。马斯克一直标榜其“言论自由绝对主义”的理念,但当他自己的产品被用于制造对他人构成严重骚扰和侵害的内容时,这一理念的边界和适用性便受到了根本性的挑战。这起事件向所有AI开发者敲响了警钟:在部署任何强大的生成式AI工具之前,必须建立和执行最严格的安全与伦理审查,确保技术向善,而非沦为作恶的温床。同时,它也向全球的监管机构发出了紧急信号,即必须加快步伐,构建一个能够有效约束AI技术滥用、保护个人尊严和安全的法律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