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AI)的边界正在被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拓展。从自动驾驶汽车、自动化代码编写到智能内容创作,AI已经深度渗透到数字世界的方方面面。如今,这场革命的下一个篇章,正聚焦于将智能赋予物理实体——人形机器人。当特斯拉的Optimus、Figure AI的Figure 01以及波士顿动力的新一代Atlas频频惊艳世界时,一场围绕人形机器人的全球竞赛已然打响。在这股浪潮中,传统机器人强国韩国正感受到前所未有的紧迫感,并集结其强大的产业和国家力量,奋力追赶,决心不在这场可能定义未来的竞赛中掉队。
全球巨头环伺,韩国的战略觉醒
当前,人形机器人赛道的主要焦点集中在美国。特斯拉创始人埃隆·马斯克以其无与伦比的号召力,将Optimus机器人推向了聚光灯下,旨在将其应用于制造业,最终替代重复性人力劳动。与此同时,由OpenAI、微软、英伟达等巨头投资的初创公司Figure AI,通过将先进的大语言模型与机器人硬件结合,展示了机器人与人类自然语言交互和自主学习的惊人潜力。而机器人领域的“老牌王者”波士顿动力(已被韩国现代汽车收购),其最新发布的纯电动Atlas机器人更是凭借超乎想象的灵活性和力量,为行业树立了新的技术标杆。面对美国科技巨头们的咄咄逼人之势,拥有深厚制造业和半导体基础的韩国深刻意识到,错失人形机器人这一风口,可能意味着在未来的智能制造、家庭服务乃至国防安全领域都将受制于人。因此,一场自上而下的战略追赶正在韩国全面展开。
“韩国队”集结:财阀引领,初创紧随
韩国的追赶策略,充分体现了其“财阀经济”的特点,即由大型企业集团主导,带动整个产业链协同发展。在这场人形机器人竞赛中,“韩国队”的核心力量包括:
现代汽车集团(Hyundai Motor Group): 现代汽车的布局最具前瞻性。其在2021年斥巨资收购波士顿动力,不仅一举获得了全球最顶尖的机器人技术,更彰显了其从传统汽车制造商向“智能移动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型的巨大决心。现代的目标是将波士顿动力的技术融入其高度自动化的汽车工厂,并探索机器人在物流、建筑甚至未来城市空中交通(UAM)中的应用。
三星电子(Samsung Electronics): 作为全球最大的电子消费品和半导体制造商之一,三星在机器人领域的布局同样不容小觑。三星不仅在其半导体和家电工厂中大量使用工业机器人,也在积极研发面向未来的服务机器人和人形机器人。其旗下研究机构SAIT(三星先进技术研究院)持续投入AI和机器人核心技术的研发,目标是打造能够融入家庭和工厂环境的智能助手。
Rainbow Robotics: 作为韩国本土机器人技术的骄傲,Rainbow Robotics以其研发的HUBO系列人形机器人而闻名,HUBO曾在DARPA机器人挑战赛中获得冠军。该公司在精密驱动器、控制器等机器人核心零部件方面拥有强大技术实力,并积极推动其技术在协作机器人等工业场景的应用。三星也已对其进行战略投资,显示出巨头与本土创新力量的结合趋势。
Doosan Robotics: 斗山机器人是全球领先的协作机器人制造商之一,其强大的技术积累和市场渠道为韩国机器人产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虽然其主营业务非人形机器人,但其在机器人感知、控制和安全技术上的经验,为韩国向更高级形态机器人迈进提供了宝贵的支持。
政府搭台,产学研一体化加速
除了企业层面的努力,韩国政府也扮演着至关重要的“助推器”角色。面对人口老龄化和劳动力短缺的严峻挑战,韩国政府已将机器人技术列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为此,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包括提供大规模研发资金、建立机器人产业集群、支持大学和研究机构进行前沿技术探索等。通过“产学研”一体化的模式,政府旨在打通从基础研究到商业化应用的完整链条,加速技术迭代和市场渗透。其目标不仅是在技术上追赶领先者,更希望通过制定国际标准、构建应用生态,在全球机器人产业中掌握话语权。
尽管韩国拥有强大的工业基础和国家意志,但其追赶之路依然充满挑战。人形机器人的研发是典型的“高投入、长周期、高风险”领域,需要持续不断的巨额资金投入。此外,如何找到真实、可大规模商业化的应用场景,是所有玩家共同面临的难题。然而,对于韩国而言,这不仅是一场技术竞赛,更是一场关乎国家未来竞争力的“必胜之战”。凭借其在半导体、电池、精密制造等领域的既有优势,以及财阀与政府协同发力的独特模式,韩国队正以惊人的速度缩小差距,有望成为全球人形机器人版图中一支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