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闪迪携手RISC-V联合创始人David Patterson和前英特尔图形主管Raja Koduri,共同开发高带宽闪存(HBF)。该技术旨在以更低成本提供媲美HBM的带宽和高达4TB的巨大容量,为A...

在全球人工智能(AI)竞赛日益白热化的今天,算力的核心瓶颈之一——内存墙问题,正变得愈发突出。昂贵且容量有限的高带宽内存(HBM)几乎成为高端AI芯片的唯一选择。然而,存储巨头闪迪(SanDisk)正试图打破这一格局。该公司近日宣布,正在开发一种名为“高带宽闪存”(High Bandwidth Flash, HBF)的革命性内存技术,并为此招募了两位计算机体系结构与图形处理领域的传奇人物——David Patterson和Raja Koduri,旨在为AI市场打造一个成本更低、容量更大的内存平台。

什么是高带宽闪存 (HBF)?一场针对HBM的颠覆性创新

HBF的核心理念,在于利用成熟且成本效益极高的NAND闪存技术,来实现可与当前主流HBM相媲美的带宽水平。这无疑是一次大胆的跨界尝试。目前,AI加速器(如英伟达的GPU)普遍采用HBM,它通过堆叠DRAM芯片,提供了极高的内存带宽,但其制造成本高昂,且容量上限通常被限制在几十到一百多吉字节(GB)的范围内。这一限制使得训练和运行日益庞大的AI模型变得极具挑战性,常常需要复杂的数据分片和调度策略。

闪迪的HBF技术则另辟蹊径,其目标是提供“HBM级别的带宽,但拥有SSD级别的容量”。据透露,基于HBF的内存模块容量最高可达4TB,这几乎是当前顶级HBM容量的数十倍。如果成功实现,这意味着未来的AI系统或许能够将整个庞大的模型和数据集直接加载到高速内存中,从而彻底消除因内存不足而导致的数据I/O瓶颈,极大地提升训练和推理效率。这种技术路线的本质,是用NAND闪存的成本和密度优势,来解决DRAM在AI应用中的短板。

行业巨擘加盟:为何意义重大?

为了确保HBF这一宏大愿景的成功,闪迪组建了一支堪称“梦之队”的顾问团队。两位核心人物的加盟,为该项目注入了无与伦比的行业信誉和技术深度。

  • David Patterson:作为RISC(精简指令集计算机)架构的联合奠基人、RAID(廉价磁盘冗余阵列)理念的提出者之一,以及图灵奖得主,Patterson在计算机体系结构领域拥有泰山北斗般的地位。他的加盟意味着HBF项目不仅仅是简单的硬件堆砌,更会从底层系统架构的层面进行深度优化,确保闪存技术能够与处理器高效协同工作。他在RISC-V领域的持续影响力,也暗示了HBF未来可能与开放指令集生态系统产生紧密的化学反应。

  • Raja Koduri:这位图形技术大师曾在AMD和英特尔担任图形部门的最高负责人,深度参与了多代GPU的研发。他对AI工作负载下GPU对内存的需求有着极为深刻的理解。Koduri的加入,确保了HBF的设计能够精准地对标GPU的需求,解决实际应用中的痛点,无论是在物理接口、数据传输协议还是软件驱动层面,都能与AI计算核心无缝集成。

这两位传奇人物的背书,不仅提升了HBF项目的技术可行性,也向整个行业传递出一个强烈的信号:闪迪此次并非小打小闹,而是决心在AI内存这一核心赛道上发起一场颠覆性的挑战。

市场前景与潜在挑战

HBF技术的出现,有望重塑当前的AI硬件市场格局。目前,HBM的供应几乎被少数几家DRAM制造商垄断,其高昂的价格成为AI芯片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闪迪的HBF能够提供一个更具性价比的替代方案,将极大地惠及整个AI生态系统,降低AI算力的门槛,催生更多创新应用。对于需要处理海量参数的巨型模型(如万亿级参数模型)而言,HBF提供的TB级内存容量将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

当然,挑战同样存在。NAND闪存与DRAM在物理特性上存在本质区别,其读写延迟和耐用性通常不及DRAM。闪迪需要通过创新的控制器设计、先进的缓存算法以及软件层面的协同优化,来弥补NAND在这些方面的固有劣势。如何在高带宽、大容量、低成本和可接受的延迟之间取得最佳平衡,将是HBF技术成败的关键。尽管如此,在AI对内存永不满足的渴求驱动下,闪迪的HBF项目无疑是近年来存储和半导体领域最值得关注的技术动向之一。它若能成功,将不仅是闪迪自身的胜利,更可能成为推动整个AI行业跨越内存瓶颈、迈向新高度的关键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