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国正式提议创建一个旨在促进全球人工智能合作的国际组织。国务院总理李强表示,中国希望借此引导全球AI监管框架的建立,并分享自身的技术创新成果,以实现普惠发展和风险共担。...

在全球人工智能(AI)技术浪潮汹涌、大国间竞争与合作并存的复杂背景下,中国正积极寻求在全球AI治理体系中扮演更核心的角色。近日,在上海举行的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上,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强正式提出一项重大倡议:创建-一个旨在促进全球人工智能合作的国际组织。这一提议明确释放了信号,即中国不仅希望成为AI技术的开发者和应用者,更渴望成为全球AI规则和伦理标准制定的重要引导者。

倡议的核心愿景:共享、共治、共赢

李强总理在讲话中系统阐述了该倡议的指导思想。他强调,人工智能的发展成果理应由全人类共享,其带来的风险也需要各国共同防范和应对。中国所设想的这个国际组织,将是一个开放、包容且公平的平台。其核心任务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 促进普惠发展:推动AI技术在全球范围内的均衡发展,特别关注发展中国家的需求,帮助它们跨越数字鸿沟,利用AI技术解决贫困、医疗、教育等领域的挑战。这包括分享中国的技术创新成果和应用经验。

  • 引领全球治理:协同各国共同研究和制定AI领域的国际规则、伦理准则和技术标准。这旨在建立一个被广泛接受的治理框架,确保AI技术的发展始终处于可控、向善的轨道上,防止技术滥用和恶性竞争。

  • 深化国际合作:创建一个常设性的对话和协作机制,鼓励全球的科学家、企业家和政策制定者在此平台上交流思想、对接项目、化解分歧,共同推动AI技术在基础研究、技术创新和产业应用等方面的持续突破。

这一愿景的核心在于,通过国际合作取代零和博弈,建立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AI发展共同体,共同做大全球AI产业的蛋糕,并共同承担起相应的责任。

地缘政治背景下的战略布局

中国的这一提议,正值全球主要经济体纷纷加速布局AI治理的关键时刻。此前,美国和欧盟等西方国家已经采取了一系列行动,试图主导全球AI规则的制定方向,例如欧盟已经出台了严格的《人工智能法案》。在这一背景下,中国的倡议可以被视为一项重要的战略举措,旨在平衡西方在AI治理领域的话语权,提出一套能够反映更广泛国际社会、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利益的替代方案。这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竞争,更是国际秩序和未来发展道路主导权的博弈。通过主动设立国际组织,中国意在从议程的被动参与者,转变为议程的积极设置者和领导者。

分享中国创新的底气与考量

李强总理在讲话中特别提到“分享中国自身的创新成果”,这背后是中国在AI领域日益增强的实力和自信。尽管面临着美国等国的技术限制,中国的人工智能产业依然展现出强大的发展韧性。在AI应用层面,中国凭借庞大的市场、海量的数据和丰富的应用场景,在智慧城市、自动驾驶、金融科技、电子商务等领域已经走在世界前列。像百度、阿里巴巴、腾讯、华为等科技巨头,都在AI领域进行了深厚的积累。中国向世界分享这些创新,一方面可以推动本国技术标准和生态系统的国际化,扩大其全球影响力;另一方面,这也是一种“AI外交”,通过技术合作与援助,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全球南方国家的伙伴关系,构建一个不同于西方技术生态的合作网络。这既是慷慨的姿态,也是深远的战略考量。

总而言之,中国倡议建立世界AI合作组织,是其在全球科技治理领域一次雄心勃勃的亮相。它标志着中国对自身在AI时代角色的全新定位。这一倡议能否成功落地,以及能在多大程度上获得国际社会的广泛支持,将深刻影响未来全球AI发展的走向。无论结果如何,它都已经将全球AI治理的议题推向了一个新的、更加多元化的讨论阶段,预示着一个多极化的全球AI治理新格局正在形成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