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据《金融时报》报道,为获得向中国出售受限AI芯片的许可,英伟达和AMD据称已同意向美国政府支付相关销售额的15%作为费用。此举是美国对华技术出口管制政策中的一个惊人新动向,可能重塑全球半导体市场格局。...

在全球科技界因中美技术竞争而持续紧张的背景下,一则重磅消息再次引发行业巨震。据英国《金融时报》援引知情人士透露,美国两大图形处理器(GPU)巨头——英伟达(NVIDIA)和AMD,为了获得向中国客户出售受限人工智能(AI)芯片的宝贵许可证,据称已与美国政府达成一项前所未有的协议:将其在中国市场受限GPU销售额的15%上缴给美国政府。

这一消息犹如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激起千层浪。它不仅揭示了美国政府在对华技术出口管制策略上的新动向,也让外界得以一窥科技巨头在应对地缘政治风险时所面临的复杂博弈和巨大代价。该报道指出,这项协议是在特朗普政府时期达成的,旨在为这两家公司在中国市场的运营提供一条“有条件”的豁免路径,以缓解全面禁令对其业务造成的巨大冲击。

前所未有的15%“执照费”:交易细节与动机剖析

这项被媒体称为“中国销售税”或“执照费”的安排,在国际贸易和技术管制领域实属罕见。通常,出口管制以直接禁止或要求获得无费用的许可证为主要形式。而直接从企业在特定市场的营收中抽取固定比例作为批准条件,则开创了一个全新的范例。这标志着美国政府的策略可能从单纯的“遏制”转向更为复杂的“管控性创收”。

分析人士认为,美国政府此举背后可能有多重考量:

  • 经济补偿与威慑: 一方面,这笔费用可以被视为对“允许向战略竞争对手出售关键技术”所带来潜在国家安全风险的一种经济对冲。另一方面,高达15%的营收抽成极大地压缩了芯片厂商的利润空间,客观上降低了向中国市场销售高端芯片的吸引力,从而达到变相限制的目的。

  • 政策工具创新: 此举为美国政府提供了一个介于“全面禁止”和“完全放开”之间的政策工具。它允许政府在维持对华技术优势的同时,也让美国企业不至于完全失去全球最大的半导体市场,从而保持其研发投入和全球竞争力。

  • 跨党派共识的延续: 尽管报道称协议始于特朗普政府,但拜登政府延续并执行了对华技术出口的强硬路线。这一政策的持续性表明,无论哪个党派执政,通过经济手段限制中国获取尖端AI技术已成为华盛顿的共识。

对芯片巨头与市场格局的深远影响

对于英伟达和AMD而言,这项协议无疑是一把双刃剑。中国市场曾是它们最重要的收入来源之一,尤其是在数据中心和AI领域。美国的出口禁令已经迫使它们开发性能较低的“特供版”芯片,如英伟达的H20系列,以规避管制。如今,即便能够销售这些合规芯片,也需承担15%的额外成本。

这可能带来一系列连锁反应。首先,芯片巨头可能会尝试将这部分成本转嫁给中国的最终客户,导致其产品在价格上丧失部分竞争力。其次,这将进一步激励中国企业加速自主研发AI芯片的步伐。面对外部供应的不确定性和高昂成本,华为、阿里巴巴等中国科技巨头以及众多国内AI芯片初创公司,将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动力和市场机遇,从而长期改变全球半导体产业的竞争格局。

地缘政治棋局中的新变量与未来展望

从更宏观的视角看,这项“15%协议”是中美科技战进入新阶段的标志性事件。它预示着未来的技术竞争将更加激烈,且手段将更加多样化和金融化。全球供应链的“去风险化”和“碎片化”趋势将因此加速。各国企业在进行全球化布局时,将不得不把地缘政治风险作为核心考量因素,这可能导致全球技术生态出现“一个世界,两个体系”的割裂局面。

目前,英伟达和AMD官方均未对此报道发表公开评论。然而,无论细节如何,这一事件清晰地表明,全球AI产业的发展已深深地与地缘政治捆绑在一起。对于所有身处其中的参与者而言,如何在技术创新、商业利益和国家安全之间找到微妙的平衡点,将是未来持续面临的巨大挑战。未来,美国政府是否会将此类模式扩展到其他技术领域或其他国家,将是全球科技界和政策制定者密切关注的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