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观察讯——在全球半导体产业格局因地缘政治因素而持续重塑的背景下,中国市场正呈现出一种复杂而坚定的发展态势。尽管美国对华半导体出口管制持续收紧,导致英伟达(Nvidia)专为中国市场定制的AI芯片H20的销售前景充满不确定性,但来自产业链的最新消息显示,中国对人工智能(AI)芯片以及与之配套的高带宽内存(HBM)和相关生产设备的需求并未因此降温,反而愈发强劲。这一现象背后,是中国AI产业的蓬勃发展与半导体自主化战略的深度耦合,正共同推动着一场深刻的产业变革。
以DeepSeek(深度求索)等为代表的国产大语言模型的崛起,是中国AI应用层需求爆发的缩影。这些先进模型的训练和推理,需要消耗海量的计算资源,直接催生了对高性能AI芯片的庞大需求。然而,在美国的出口限制下,获取如英伟达H100/H800等顶级芯片的渠道被切断,H20作为“合规版”替代品,其性能上的缩减和市场接受度的不明朗,使得中国的科技巨头和数据中心运营商不得不将目光更多地投向国内,这为国产AI芯片厂商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双轨并进:成熟制程扩张与AI芯片自强
面对外部环境的挑战,中国半导体产业正采取一种“双轨并进”的战略来巩固根基并寻求突破。这一战略体现在两个层面:
持续扩大成熟制程产能:一方面,中国正大力投资于28纳米及以上的成熟制程。这些工艺虽然不用于制造最顶尖的AI计算核心,但却是汽车电子、物联网(IoT)、电源管理芯片等国民经济关键领域不可或缺的基础。通过保障成熟制程的产能安全,中国旨在建立一个稳固的半导体基本盘,确保大部分产业的供应链韧性,为高新科技的发展提供稳定的底层支撑。
加速AI芯片的自主研发与生产:另一方面,也是更具战略意义的,是中国在AI芯片领域的全力冲刺。从设计到制造,再到封装测试,整个产业链都在协力加强自主生产能力。华为昇腾(Ascend)系列等国产AI芯片已经在性能和生态上取得了长足进步,并在国内市场获得了越来越多的订单。这种“自力更生”的努力,虽然短期内可能在绝对性能上与国际顶尖产品存在差距,但从长远来看,是打破技术壁の垒、实现科技自主的必由之路。
HBM:AI芯片的“黄金搭档”与新战场
AI芯片需求的激增,直接传导至其关键组件——高带宽内存(HBM)。HBM通过其超高的内存带宽,解决了AI处理器在处理海量数据时面临的“内存墙”瓶颈,是决定AI芯片最终性能的关键所在。因此,对AI芯片的渴求,本质上也是对HBM的渴求。然而,HBM的生产技术壁垒极高,目前主要由SK海力士、三星和美光等少数几家国际巨头垄断。在美国对先进半导体技术和设备出口管制的背景下,中国获取HBM及其生产设备同样面临挑战。
正因如此,中国对HBM相关设备的需求持续高涨。这不仅包括用于HBM制造本身的光刻、蚀刻、键合等设备,也涵盖了先进封装(如CoWoS)所需的各类精密仪器。中国本土的存储厂商和半导体设备制造商正在这个领域奋起直追,试图攻克技术难关,实现HBM的国产化。这股强大的内生需求,正成为驱动国内半导体设备行业技术升级和市场扩张的核心动力。
展望:不确定性中的确定性增长
总结而言,英伟达H20芯片的销售困境,只是中美科技竞争下的一个缩影。它所揭示的,并非是中国AI算力需求的萎缩,而是需求结构和供给来源的战略性重构。市场的不确定性反而催生了中国半导体产业发展的最大确定性——那就是坚定不移地走自主可控的道路。只要中国AI应用市场的创新活力持续迸发,对算力的需求就不会停止。这种需求,将继续牵引着国内AI芯片、HBM以及整个半导体设备产业链,即便在重重挑战之下,也能找到一条属于自己的、充满韧性的增长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