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工智能(AI)技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渗透到各个行业,其对未来工作模式的深刻影响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近日,代表澳大利亚数百万劳动者的最高工会组织——澳大利亚总工会(ACTU)正式发出强硬呼吁,要求政府出台更严格、更全面的法规,以指导和约束AI技术在工作场所的推广和应用,核心目标是确保技术进步能够服务于人,而非取代人,从而保障广大劳动者的就业安全和基本权益。
ACTU的核心诉求:建立以人为本的AI治理框架
ACTU在其提交的政策建议中明确指出,放任雇主单方面、无节制地引入AI系统是极其危险的。为了防止技术滥用对劳动者造成不可逆转的伤害,工会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监管要求。这些要求旨在构建一个以人为本的AI治理框架,确保技术的发展与劳动者的福祉并行不悖。
其核心主张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明确AI的应用原则: 雇主必须确保引入AI技术的目标是辅助和增强(augment)人类员工的能力,而不是单纯为了取代(replace)他们。技术应成为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的工具,而非削减人力成本的手段。
强制性事前协商: 在任何AI系统被引入或应用于工作场所之前,雇主必须与员工及其工会代表进行有意义的、实质性的协商。这不仅仅是事后通知,而是一个共同评估技术影响、商讨实施方案的必要过程。
保障人类决策权: 必须在所有涉及重大员工利益的决策流程中,保留“人在回路”(human in the loop)的原则。这意味着,像招聘、晋升、绩效评估、纪律处分乃至解雇等关键决定,绝不能完全由算法自动做出,必须有真人的审查和最终拍板。
解决算法偏见问题: 雇主有责任确保其使用的AI系统不存在歧视性偏见。例如,在招聘环节,算法不应因性别、种族、年龄或残疾等因素对特定群体产生系统性不利,必须对算法的公平性进行持续的审计和修正。
迫在眉睫的风险:算法黑箱与劳动者权益的侵蚀
ACTU的担忧并非空穴来风。工会警告称,如果缺乏有效监管,AI的广泛应用可能导致一系列严重问题。首先是大规模的失业风险,许多常规性、流程化的岗位可能被自动化系统替代,对社会稳定构成威胁。其次是“算法暴政”的出现。在缺乏透明度的情况下,员工可能被一个看不见、摸不着却又无所不在的“算法老板”所管理。这种由AI驱动的绩效监控和任务分配系统,可能导致工作强度无限加大,员工自主性被剥夺,并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
更为隐蔽的风险在于算法歧视。由于AI模型的训练数据往往源自充满人类既有偏见的历史数据,这些偏见很可能被算法复制、放大,从而形成新的、系统性的不平等。一个在男性主导行业训练出的招聘AI,可能会无意识地筛选掉优秀的女性候选人,从而固化了职场性别壁垒。这种由代码写就的歧视,比人类偏见更难被发现和纠正。
呼吁政府行动:为AI时代的劳动关系立法
面对AI带来的颠覆性变革,ACTU认为,现有的劳动法规已不足以应对挑战。因此,他们敦促澳大利亚政府承担起责任,通过立法明确雇主在使用AI技术时的责任和义务。这不仅是对劳动者的保护,也是为了实现一个更加公平和可持续的经济未来。工会强调,一个公正的过渡(just transition)至关重要,这意味着社会需要为那些因技术变革而失业的工人提供再培训和支持系统,确保没有人在AI革命的浪潮中被抛下。这场关于工作场所AI的辩论,本质上是在探讨未来社会中人与技术的关系,而ACTU的呼吁,正是为了确保这个关系的最终解释权,仍然掌握在人类自己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