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达美航空正彻底颠覆传统机票定价模式,利用人工智能为每位乘客量身定制专属价格。这一战略旨在摆脱固定票价束缚,通过个性化服务最大化收益,重塑航空旅行的商业逻辑。...

尽管许多消费者的直观感受可能恰恰相反,但从宏观数据来看,如今的航空旅行实际上相当便宜。经通货膨胀调整后,当下的机票价格甚至比十年前低了约41%。然而,对于像达美航空(Delta Air Lines)这样的全球顶级航司而言,仅仅提供低价机票远非其战略目标。该公司正在酝酿一场深刻的商业模式革命:逐步告别沿用数十年的传统固定票价体系,转而拥抱一个由人工智能(AI)驱动的、为每位乘客量身定制的个性化定价新时代。

告别“商品化”,迈向“价值化”的战略雄心

传统航空公司的票价结构是一个复杂的矩阵,由一系列固定的“票价舱位”(Fare Classes)组成,例如Q、K、L等代表不同价格和规则的字母代码。这种模式的本质,是将飞机上的座位视为标准化的商品,乘客根据预订时间、行程灵活性等因素被划分到不同的价格等级中。然而,这种模式的弊端在于,它无法精确捕捉到每个座位的真正价值,也无法识别出不同乘客的个体支付意愿。达美航空认为,这种“一刀切”的商品化定价方式,是限制其盈利能力持续增长的核心障碍。因此,其长期战略的核心,便是推动业务的“高端化”(Premiumization),其终极目标是最大化每座位英里总收入(TRASM),而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武器,就是AI驱动的个性化定价。

AI引擎如何实现“千人千价”?

达美航空的个性化定价系统,将是一个庞大而精密的“数据机器”。它将不再依赖于有限的几个票价等级,而是会为每一次搜索查询动态生成一个独一无二的价格。这个价格的厘定,将基于对乘客个体的深度洞察。其AI算法将综合分析海量数据点,构建出每一位乘客的“价值画像”。这些数据包括但不限于:

  • 忠诚度计划数据:乘客的SkyMiles会员等级、里程累积和兑换历史,是衡量其忠诚度和价值的最直接指标。一位拥有钻石会籍的乘客,其价值显然远高于偶尔乘坐的非会员。

  • 历史出行行为:乘客过去的飞行频率、目的地偏好、舱位选择(经济舱、商务舱还是头等舱)、预订提前期(是提前数月计划,还是最后一刻出行)等,都将成为重要的预测变量。

  • 联名信用卡消费:与美国运通(American Express)等伙伴合作发行的联名信用卡,其用户的消费数据为达美提供了乘客在旅行之外的消费能力和生活方式的宝贵洞察。

  • 实时搜索行为:乘客在达美官网或App上的搜索模式,例如对特定航线、特定日期、特定舱位的关注度,甚至在不同选项间犹豫的时间,都可能被AI捕捉并用于动态调价。

通过整合这些维度的数据,AI能够判断出一位乘客是价格敏感型的休闲旅客,还是一位注重便利性和舒适度的高价值商务旅客,并据此推送一个最有可能被接受且对航空公司最有利的价格。

个性化定价的实际场景

这套系统在实际应用中将展现出极大的灵活性。举个例子:一位常年乘坐达美航班的SkyMiles白金会员,在搜索一张从纽约到洛杉矶的机票时,系统识别出他是高价值客户。此时,即便经济舱的基础票价对所有人都一样,系统可能会为他推送一个极具吸引力的“舒适+”舱(Comfort+)或头等舱的升舱优惠,因为AI判断他有很高的意愿和能力为此付费。相反,一位首次访问达美网站、多次比价的学生旅客,系统可能会为他保留一个更具竞争力的基础经济舱票价,以确保能够成功吸引这位潜在的新客户,而不是让他转向廉价航空公司。

重塑行业未来与潜在挑战

达美航空的这一大胆举措,如果获得成功,其影响将远远超出一家公司。它可能迫使整个航空业重新思考其定价哲学,从基于座位的定价转向基于客户的定价。这标志着航空业从运营驱动向客户关系驱动的重大转型。然而,这条创新之路也并非坦途。首先是消费者接受度问题,个性化定价很容易被外界解读为“价格歧视”,如果执行不当,可能会引发强烈的舆论反弹。其次,是潜在的监管风险,各国监管机构可能会对这种定价方式的数据隐私和公平性问题进行审查。最后,构建并维护这样一个复杂、实时、高效的AI定价系统,本身也是一项巨大的技术挑战。尽管如此,达美航空显然已经下定决心,用一场由数据和AI引领的定价革命,来重新定义航空旅行的商业价值,其成败无疑将为整个服务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提供重要的启示。